總以為眼前所見就是台灣的全部?但台灣遠遠不只這樣。 打開眼光仔細感受,就會發現台灣還有許多美好角落。Bar BEER相信,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有越多人一起參與,地方文化就能越玩越茁壯。帶著玩心一起探索在地Bar!
Bar粉們在搭花東鐵路時,是否注意列車廣播與西部路線相比多了一種語言呢?沒錯!那是阿美族語,巴比爾隨著古調般優美的到站廣播,來到花蓮參加阿美族豐年祭。我們都知道豐年祭,但其實豐年祭背後承載著許多目的與意義,讓巴比爾透過這次走訪說給你聽。
你知道嗎?阿美族可是人數最多的原住民族,根據不同的部落分布、傳統及語音等等因素大致可分為五個類群。每個部落因收成時間不同,豐年祭舉辦日期也不同,主要落在 7-9 月,而這次巴比爾要帶大家一起探索的是座落在花蓮太昌的七腳川部落!
舉辦豐年祭 Malalikit ,不只是慶祝豐收,更是反省與感謝
「Malalikit」是阿美族語的豐年祭,背後有著「使之流逝」的意涵,提醒族人感謝過去,一切得來不易。在慶典中族人熱情的招待巴比爾喝米酒,同時也提醒從一粒稻穀,到香醇的酒液,過程中都需要耗費大量精力與時間,都是值得感謝的。
耆老與我們分享,豐年祭是族人與「靈」團聚的時刻,就如同農曆過年時我們圍爐與家人相聚、祭祀祖先一樣,當然除了相互團聚外,在祭典上也有著需要遵循的傳統規則,而一次完整的豐年祭之中就包括了迎靈、宴靈和最後的送靈三大階段:
● 迎靈
豐年祭的第一天,天還沒亮部落的男子就已經成群結隊準備展開迎靈的祭歌舞了,在迎靈的過程中只有男子入圈跳舞,可不是重男輕女喔!而是因為圍著圈、踏著舞步的男子們正準備迎接破曉曙光,而太陽象徵母親,背後可是有著重新體會從子宮出生的重要意義喔!曙光帶來的溫度,就如同大地之母的溫暖一樣。
● 宴靈
第二天開始即舉行宴靈,宴靈的氣氛就不像迎靈祭那麼嚴肅了,而是充滿著載歌載舞,慶祝、康樂的狂歡氣氛。宴靈祭會通常會舉行兩天以上,且在宴靈祭的最後一天會招待來賓,來賓可邊吃盛宴邊欣賞阿美族的歌舞之美。
● 送靈
最後一天則是送靈,這次換作只有女子可以進舞圈中,且送靈祭之歌舞與前幾天的祭典歌舞較為不同,只有女子可以學習。送靈祭的氣氛如同迎靈祭一樣莊嚴,阿美族的豐年祭就從男子的迎靈開始,到女子的送靈結束。
在迎靈階段,部落女子不能參與;而送靈階段,部落女性才能出現。整個祭典的流程都象徵孕育的過程,一開始在子宮裡看不到媽媽,最後出生才看見媽媽,一個新的生命開始,也代表著嶄新的一年。
看懂豐年祭祭典背後的意涵,用舞蹈與吟唱和神靈溝通
耆老介紹完後,聽見了輕快的木鼓節奏聲,和低沉磁性的古調吟唱,原來是 Malalikid 男子集體樂舞要開始了。是不是發現 Malalikid 的字根與豐年祭的Malalikit不同了呢!字根「likid」其實是急流的意思,可以看到族人把手牽起來上下舞動,就像在舞出部落川流不息的生命力,但在欣賞的同時,巴比爾也有個疑惑,印象中豐年祭的舞不都是圍圈圈跳舞,為何外圈的圓總有個洞不接起來?耆老解釋,這是象徵「永恆的缺口」,歡迎神靈的加入。
整個儀式就是透過舞蹈與吟唱與神靈的溝通,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歌謠與節奏,互不抄襲。領唱者與我們分享,許多在豐年祭聽到的古調一年中只能這時候唱,內容並非毫無意義的虛詞,那是與神靈溝通的話語,讓吟唱者與神靈更靠近。
不難發現在豐年祭的祭典中,沒有獨唱也沒有個人的舞蹈solo,是因為阿美族更看重群體的力量,也透過豐年祭讓族人關係更緊密。
豐年祭另一大看點-阿美族服飾「 七腳川冠羽文化」, Bar 節慶罐也能看到!
在祭典的過程中,除了舞蹈之外,男子們的頭飾也相當吸睛,「青年級長」古慕,與我們分享部落每四年一小祭(Pasafa),而每八年一大祭(Marengreng),每年的暑假時期,青年男子會回到部落,隨著哥哥的帶領下,進行野外求生訓練,而不再只是單純唱歌跳舞,經過全面性教育後才會升級,而階級的文化,古慕與我們分享他是如何參考著 1931年有記載羽冠(Tingpiy)的文獻(佐山融吉,1915-1921,《蕃族調查報告書》),將傳統華麗的羽冠文化帶回部落生活中:
大羽冠上的羽毛象徵著七腳川社的八個階級,過去羽冠的材質為藍腹鷴的尾毛,在北部阿美族的文化當中有著四大神靈,分別是Malataw 、Kafid、Dongi、Tu’as,而藍腹鷴就是四大神靈之中的Dongi(女神)的使者,能夠抓到藍腹鷴代表狩獵技巧非常出色,但因為藍腹鷴現在為保育類動物,而且非常難狩獵,所以改用了其他素材。羽毛下方的彩色橫條,則是阿美族男性階級的代表,以年齡作為區分,每八年一級,級長古慕則是在 kohakoh 眼鏡蛇的階級,代表雄壯威武。眼尖的Bar粉有沒有發現近期推出的 Bar 特色罐上也能看到絢麗的七腳川冠羽服飾呢,快去蒐集吧!
與大地之母互動的飲食文化,嚐一口阿美族的特色美食
參加了一個早上的祭典,腦波很弱的巴比爾循著香氣來源的裊裊炊煙,肚子咕嚕嚕的叫著,一鍋熱湯端上桌,級長古慕帶我們認識一道美味的藤心豬肚湯,其實是族人特地從野外採集而來的。
古慕隨手拿起一個植物説:「這個黃藤外面的刺有毒,不好處理,需要足夠的經驗,迎賓前夕會上山採集,去除後了的黃藤皮大的可造屋,小的可做背簍籃子,是很棒的編織材料,但剝下外皮的藤心,就是你們眼前湯裡的食材。」身旁的夥伴品嚐一口,便被入口即化的口感,與眼前黃藤外型有刺的強烈對比所震懾,好似軟嫩但出青微苦的綠竹筍,苦中帶點回甘。
聊著聊著第二道菜來了,是像可愛小南瓜的「輪胎茄」,生長的適應性強又不擇土壤,是一種相當好栽種的野菜。雖然口感與茄類沒什麼關聯,但苦倒是非常突出,苦度大約是一般苦瓜的兩倍,吃起來十分有嚼勁。常見的料理方法是,與炒小魚干或是直接汆燙來吃,而本次巴比爾品嚐的是炒鹹蛋,哇!鹹苦回甘的風味獨特,配上爽口的 Bar 真的是夏天消暑的最佳組合!
與此同時,古慕也拿出他們家的私房料理「醃魚腸」,他分享從前阿美族人,會把吃不完的生鮮用鹽巴醃起來,縱谷地帶的族人醃豬肉,濱海的族人則是醃魚肉、魚腸。巴比爾初嚐一口,能感受到魚的鹹香與軟嫩的口感,其特殊的味道在口齒間縈繞許久,古慕在一旁笑笑的說,這道佳餚最適合配啤酒,在族人們難得團聚的豐年祭,分享彼此一年來的精彩故事!
實際走訪一趟阿美族豐年祭,在這熱血歡快的歌舞中,看見每個動作、每個細節都藏著阿美族人對大地的感謝與尊重。發現豐年祭是文化的傳承,是與祖靈的互動,是對大地的敬畏。不只是阿美族,台灣不同族群都有尚未被認識的文化底蘊,Bar粉請接棒!下次由你來與巴比爾分享台灣有趣的文化故事Bar!
圖片來源:原住民族圖片來源於太昌七腳川部落男子傳統服飾與北部阿美族女子傳統服飾
※ 查看台灣麒麟的酒商責任:台灣麒麟 KIRIN | 酒商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