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以為眼前所見就是台灣的全部?但台灣遠遠不只這樣。 打開眼光仔細感受,就會發現台灣還有許多美好角落。Bar BEER相信,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有越多人一起參與,地方文化就能越玩越茁壯。帶著玩心一起探索在地Bar!
想到「豆干」,你的腦袋中會先浮現什麼畫面呢?
是土黃色鹹口、拌炒大蔥與肉絲的豆干?
還是褐色外皮、米黃內裡分佈著孔洞的傳統小菜「涼拌豆干」?
其實,還有一種豆干⋯⋯
或許話還未說到這你已經有了畫面:
有著醬油色澤的表皮,伴隨著一股煙燻香氣,口感彈牙紮實、香醇饞嘴——
是的!那就是來自大溪的滷豆干!
這塊具有標誌性特色的滷豆干,是如何撐起一個家族、延展百年在地文化,
又是如何「滷」獲國內外成千上萬人的心和胃的呢?
大溪老街熱鬧的熙攘聲漸漸接近,「大溪站,到了」。
巴比爾邀請你於桃園大溪到站下車,一起探尋百年來手工包紮、反覆滷製的用心。
位於著名「大溪橋」旁,綠意盎然的園區內,土紅色地磚步道朝著一棟藍白相間的建築延伸,門邊小巧的立牌寫著「木生活館」。奇怪,這和大溪豆干有什麼關係?別急,隨著巴比爾的腳步進入滿溢木頭香氣的空間,大房豆干第四代接班人黃建嘉已備妥滿滿經驗談,為本次探訪拉開序幕。
從「戰時補血包」到「第一塊黑豆干」——大溪豆干的誕生
這麼多故事該從哪裡說起好?那就從豆干和大溪的淵源開始Bar!原來,早在明清時期,大溪就已經是個生機勃勃的城鎮。位處大漢溪畔的地理環境,讓大溪在河運貿易為主的清治時期成為重點城市,許多木材、茶葉及農產品交易在此活絡蓬勃。
到了日治時期,駐紮的日軍、林立的神社在在顯示了大溪依然重要的地位。在對於蛋白質需求量高的年代,肉類不易取得,豆製品便成為了重要的蛋白質替代品。從日治一直到戰後初期,在時代背景的催化下,桃園地區佈滿了大量的伐木場、煤礦場,而簡便入菜就能大大提升便當風味的豆干,自然而然地飽受工人們的喜愛,成為工人儲備能量的不二法寶,為大溪甚至是整個桃園地區的興盛與繁榮立下功績!
為了在日治時期養家糊口,黃建嘉的曾祖父黃屋在各種行業間輾轉嘗試,於距今一百零一年前成立了第一間豆腐店鋪。後來黃家人發現,每日賣不完的白豆干不宜久放,需要泡入鹽水才得以保存,可賣相卻又因此「破相」了。反覆試驗後,他們先是在製程中加入五香氣味,又想起做年糕時會使用到的黑焦糖也許能派上用場,便嘗試將白豆干泡入焦糖水中,沒想到結果出乎意料的好!這一塊經過滷製而成的黑豆干就這樣首度問世了。
焦香氣味的思鄉之情,寄託於一塊塊豆干
隨著第一塊滷豆干的誕生,大溪地區的公共建設在日治初期也一一大功告成,人民的生活條件漸趨穩定,大溪水圳的完工也為當地帶來繁榮的農業發展。然而到了日治末期,日本政府因太平洋戰爭的需要,徵召大量台灣青年參與戰爭相關工作,也需要大量的蛋白質食物來源,豆類就成為最佳選擇。
經濟起飛的70年代,許多大溪子弟被迫離鄉至外地與國外發展,大量的思鄉情懷在此時期萌生。方便攜帶、容易保存的大溪滷豆干,在此時已不只是一份消解饞嘴的食品,而是象徵著與家鄉間的情感連結,成為了外出子弟懷念故鄉時的最佳解方。
時至今日,師傅們依然孜孜不倦,每日在天未亮的凌晨便開始製作豆干,以下將百年來反覆嘗試所精練出來的滷豆干製程大公開!
第一步驟:浸泡黃豆、製成豆花
首先將黃豆浸泡,值得注意的是光這個環節就需要等待六個小時,冬天又需要比夏天多泡上兩個小時!可以見得製作滷豆干百年來不厭其煩的用心程度。之後再將黃豆磨成豆漿,把豆渣與豆漿分開後,豆渣可以透過再利用技術製成其他豆製品,豆漿則加入鹽滷製作成豆花。
第二步驟:豆花入模、包紮濾水
將豆花注入模板使多餘的水分得以排出,再將第一次濾水後的豆腐花切成方塊狀。接著以手工的方式用棉布包紮豆腐,再次將水分排出。製作到這裡,白豆干的樣貌已有了輪廓!
第三步驟:二次濾水、焦糖浸滷
將白豆干排排站好、放置於層板上,透過機器再將水分濾乾、使豆干成形。接著就是大溪豆干最靈魂的步驟啦:放入已經調配好、有鹹度的黑焦糖,重複滷煮三次;再放入五香滷汁浸滷三次,以確保豆干上色入味。
大功告成:靜置豆干、等候放涼!
大溪觀光興與衰——禍福與大溪共存的滷豆干
鏡頭拉回講古時間~ 話說滷豆干及其他豆類食品的陸續問世,讓大溪街道滿溢著燻香,也滿足了許多人的味蕾。尤其70年代蔣公逝世,由於陵寢設立在大溪的緣故,大批觀光潮湧入、遊客對於大溪獨有的五香氣味印象逐漸清晰。「當時大溪人都會說掃地不是在掃地,而是掃錢。」黃建嘉描述當時大溪觀光產業達到空前盛況,隨著人潮而來的是無法想像、滿街滿地的鈔票。
然而好景不常,到了80年代觀光沒落,人潮往外地移動,過往的盛景逐漸唏噓。說到這裡黃建嘉輕拍木頭桌面,「我們都會說我們是大溪木藝養大的小孩,因為同時期台灣人開始流行簽六合彩,很多人會特地來大溪買神桌,逛一逛也會順手帶走幾包豆干。」歷經觀光產業興衰後,大溪各個店家也開始跨域結合,而黃家四代在取得經營木生活館這個空間之後,也讓大溪的各式藝文活動在這裡持續發生。下次來大溪,不妨透過活動走入地方吧!
一陣暢談後,大概是怕聊到口乾舌燥,東道主敦促著我們趕緊品嚐桌邊好料——豆粕餅乾及豆乳牛軋糖。飲料中的白玉珍珠Q彈香甜,零食也甜而不膩,巴比爾大驚,豆製品竟能有這麼多樣貌,更特別的是它們的原料皆來自製程中剩餘下來的豆渣!受到美國幾年前開始流行的健康食品的啟發,靖雅的點子、加上建嘉自日本引進的豆渣再利用技術,促成了這一桌深具「ESG永續精神」新型態豆製零食及白玉珍珠的出現。不過⋯⋯在轉變成這副全新樣貌之前,大溪的豆干產業又經歷了些什麼呢?
當傳統風味遇上洋墨水——重振旗鼓後,滷豆干的海外初登場!
時間軸拉至2005年,大溪豆干被年輕流行文化驅趕到邊界,又逢2010年肉毒桿菌中毒事件,豆類產業遭到重創,銷售量跌近八成,海歸的黃建嘉因此被「召喚」回家族產業中。「我原本做著八『干』子打不著的行業。」帶著腹中的洋墨水以及行銷專業回到家鄉,黃建嘉心想,「日本就有揚名國際的京都豆腐,憑什麼台灣的大溪豆干不能?」
背負著這樣的信念,有著「豆類創生之父」的黃建嘉一邊在本地舉辦「大溪豆干節」,一邊動起身子、自掏腰包四度訪日,不氣餒的精神打開了日本職人的心房,首度讓不是「閉門子弟」的業者訪視廠房。黃建嘉首開先河,將在日本學習到的食安技術規格帶回大溪。也終於,歷經磨難、重振旗鼓後的大溪豆干作為台灣豆類食品代表,透過這次的串連,於百年來首次外出海外參展。
巴比爾第一階段的搜索工作在訪談的尾聲中暫告一段落,黃建嘉拉開Bar BEER罐暢飲了一大口,提醒我們若想知道更多豆干與在地的連結,找姊姊黃淑媛絕不會空手而回!
讓豆干不只是豆干!超乎想像的豆干創新料理
走入大房豆干本舖,映入眼簾的是同為黃家第四代的黃淑媛,一見面就拿出她研發的創意豆干料理熱情招待,先「干」為敬!
泰式豆干沙拉中果香的酸甜、滷豆干的鹹香,搭配上醬汁的天作之合,讓巴比爾的味蕾鮮活了起來;一口咬下豆干春捲,融合在內餡裡的豆干將主角氣息隱藏地剛剛好,才正要讚嘆花生粉帶出了整體的層次,黃淑媛立馬補充道「那是我們家的素肉鬆!」巴比爾意識到自己對豆干創意美食的想像已遠遠落後⋯⋯。
最為震撼的莫屬這道看似簡單的料理了——豆干三明治!別看這像是迷你版三明治漢堡的外型就低估了它能發揮的空間!豆干在這裡竟展現出如同煙燻起司般的風味,卻又比起司少了好幾卡車的卡路里,多汁、豐富、完全無負擔。
水能載舟,也能做豆干!大溪豆干美味的秘訣和水有關?
在繼續分享大溪的人文之前,必須先聊聊大溪的地理!傳說大溪豆干之所以好吃,當地的「水」竟是重要關鍵?這可不是傳說!事實上,大溪因為受惠於大漢溪的饋贈,為這一帶注入水質硬度偏軟的優質好水。當礦物質含量低的軟水,遇上大溪土生土長的黃豆,賦予了製程中的豆腐柔順絲滑的質地,也讓最終成品「滷豆干」擁有出類拔萃的香Q口感。
據淑媛所說,早年黃家的滷豆干,便是用自家水井取出來的水作為原料製作而成。滷豆干別具一格的風味與大溪的環境息息相關,再度表明了滷豆干之所以能為大溪代言的原因!
沉睡二十餘年,大溪女兒的覺醒
面對是否原本就打算繼承家業的問題,今日探訪的接班人都不約而同地給出了否定的答覆,「好熱好辛苦!」是淑媛童年時對家族產業的深刻印象。然而在最疼愛她的爺爺過世之後她便毅然決然回到豆干產業,將屬於家鄉的味道傳承下去。她笑說自己不同於家中其他孩子,未曾出國進修,一直在大房豆干「死守四行倉庫」。
意想不到的是,身份認同為「大溪的女兒」的淑媛,竟是依靠著一股怒氣從日復一日的生活中覺醒?在家族服務二十多年後的某日,因看不慣新進駐的木博館對大溪文化不夠接地氣,淑媛以大溪人的身份,竟然去「嗆聲」公部門,故事卻有了戲劇性的轉折——她開始參與了博物館的課程,並將大溪文化與豆干料理食譜融合出版成冊,同時也積極參與計畫、運用經驗帶動大溪店家共好。至此,大溪豆干已經從一樣食品,轉變為凝聚在地文化共識不可或缺的要素。
留下真正能延續的東西,像滷一塊豆干般反覆用心
巴比爾隨著這一塊滷豆干尋香而來,而淑媛也只是希望外界能透過這一塊黑豆干,嚐見她所見到的家鄉。語畢,她拿出一份地圖,是她近期走訪大溪愛店所匯集而成的結晶:以「記憶的味道」為名,用自己的口吻介紹大溪美食。在此邀請各位巴粉親自走訪大溪一趟,透過集章將在地美味好好蒐藏!
回顧大溪在地創生的轉變,與滷豆干的製作過程總有些相互映照的痕跡。有等待黃豆浸泡的沉睡時期,也有磨碎等待豆花成形、將文化底蘊塑形的時期;接著是手工以棉布包紮豆腐,象徵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捲起袖子著手挖掘在地文史的階段;再反覆濾水、重複上色,反覆精進、不斷創造;最後,讓豆干靜置,等候這一切最終的回甘。
是「豆製」也是「鬥志」,為大溪的美再「干」一杯!
吃飽喝足,帶著收穫滿滿的心繼續往老街漫步。街邊華麗雕刻的巴洛克式建築,彷彿帶著巴比爾回到日治初期,看見人力車沿街熙來攘往,在商榮繁茂的大溪穿梭的盛景。旅客乘著車漫談,準備前往民宿小歇一回;商人西裝鼻挺,計算著時間與勝算,將大溪的歷史印記向前推移。
一陣濃郁燻香將巴比爾的思緒帶回此刻的大溪。回顧這次的大搜查,透過揭秘這一塊滷豆干,巴比爾看見了百年來勤奮不懈「豆製鬥勇」的精神,也發現除了老街巴洛克式建築之外,有許多無形的文化遺產依然在這裡持續發酵、永恆飄香。透過大溪人記憶中的味道,我們也再發現了大溪的美。你對豆干的印象是什麼呢?下次來到大溪,不妨一手Bar BEER啤酒、一手在地人眼中的大溪地圖,讓豆香作為導航、走入街景,再順道外帶一份真空包裝的愛吧!